中投早盘分析摘要(2021年11月4日)
来源:中金财富期货 发布时间:2021-11-04 点击数:
【宏观策略】与我们的预期一致,美联储的加息只是象征性的,每月减少150亿美元的购债,在目前1200亿的规模中,可以忽略不计。更为重要的是,鲍威尔急于撇清减少购债和加息的关系,并对当前的通胀表示不屑,美联储昨晚的议息会议极其鸽派,美股大涨创新高,市场情绪再度沸腾。从近期商品市场的走势看,政策仍是绝对的最大“基本面因素”,尤其是对动力煤的高压态势未变,即使目前部分品种出现错杀,在市场未企稳前,参与仍存在风险,投资者务必注意这一点。
【股指期货】两市小幅震荡,走势依然较弱。隔夜美股再度大涨,将对A股的情绪形成提振,叠加以前我们反复强调的“市场并没有系统性风险”,因此可以适当关注波段性机会。美联储的宽松以及美股的走势,足见流动性对盘面的影响之大,而纵观全球主要股市,放水最严重的欧美股市表现最强。就A股而言,以经济增长和流动性宽裕共振的行情短期难以出现,但是短期行情可重视市场情绪,波段参与。
【贵金属】国际金价对美联储的表态的表现莫名其妙,从大类资产的表现看,几乎所有的资产的反馈都是“美联储并没有想紧缩的意图”,唯有金价走势最弱。我们认为,美联储所谓的紧缩终将是表演秀而已,如果金价超预期大跌,仍是极佳的买入机会。
【铜】现货持货商挺价,平水铜升水450元/吨,但过高升水市场接受程度不高,后续成交清淡,成交量受限。从基本面来看,铜精矿TC承压,且受限电影响,精铜产量持续承压。铜矿供应扰动增强,铜精矿现货TC承压,冶炼利润回落。国内限电限产影响铜供需两面,但短期对需求端影响较大。在宏观因素尚未落地前,目前暂时维持偏中性观点。基本面现实与宏观预期博弈,价格暂时不会出现方向性走势。沪铜库存降至历史低位水平,伦铜注销仓单大增,铜呈现软逼仓的状态,库存对价格有支撑。预计11月铜价偏弱震荡,沪铜主力运行区间在68000-72000元/吨宽幅震荡.
【锌】:供应端整体产量锐减,但下游消费端因原材料价格起伏较大以及限电等因素,开工率难有回升,需求减弱,供应端压力较小。宏观面上,国家积极调控整顿煤炭价格,带动沪锌回归基本面,进入冬季供电压力增大,若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问题仍无法缓解,那么仍需关注欧洲的电价是否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国内四季度供应恢复情况有限,且比价难以迅速修复会带来进口锌流入减少,整体供应端并无总增量。随着冶炼利润的挤压,锌价也将在下方活得支撑,预计伦锌核心运行区间3300-3400美元/吨。
【钢材】昨日,钢材期货价格企稳,螺纹主力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55元/吨,收盘4385元/吨;热卷主力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81元/吨,收盘4782元/吨。近期因煤炭及铁矿价格崩塌导致钢价失去支撑,钢价已跌至年初低值。市场传言,发改委价格司表示,今冬明春坑口不再执行440的现价,执行坑口价格不超过1000元/吨。 而实际上目前坑口的价格已经在1000元。在煤炭和铁矿价格企稳的情况下,钢材在成本方面组件出现了支撑,我们认为钢价会有有所回暖,期限价差会逐步缩小。
【原油】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在内,当前备受全球关注的能源危机,本质上是西方国家激进的能源转型政策和人类社会现有的能源需求结构之间的不匹配问题。该矛盾的外在表现为,国际市场上油气供应短缺和价格飙升;其内在逻辑是,在未来消费全面转向可再生清洁能源之前,对化石燃料项目的投资就已先走向衰微。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复苏阶段,联合国环境目标与碳中和议题,都将原油市场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推向更远。除了对欧洲天然气的替代性发电需求,北半球今年冬季存在极端寒冷天气的预期,取暖需求的日益迫切或成为今年底到明年初油价保持强势的主要动力。在需求不断升温且供应难以跟进的基本形势下,全球原油供需缺口已经达到200万桶/日以上,还有可能继续扩大。在高盛预言的80美元实现之后,接下来市场热议油价会不会达到100美元;但无论如何,牛市不沽空都是看待行情的基本思路。
【橡胶】随着拉尼娜炒作逐渐消退,东南亚主产区天气状况好转,天然橡胶上游原料供应恢复并提量。现在中国和越南正处于割胶旺季,之后泰国、马来西亚即将迎来割胶旺季。在此期间,如果又出现不利的天气变化,可能会对割胶作业及产量出口造成影响。12月国内产区将陆续开始停割,但此前船期延迟的进口橡胶到港量会持续增加,后期形成交割品生产迟滞但主要流通品供应放量的局面。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9月中国进口天然及合成橡胶(含胶乳)合计62万吨,同比仍大幅下滑28.9%,考虑到统计的滞后性,11-12月橡胶进口量料应环比回升。青岛地区天然橡胶社会库存持虽仍处于低位,但边际从去库到累库的拐点将至,交割库存亦有明显增加。综上,按照正常规律橡胶年内高点或已过去,但应关注大宗商品市场氛围,原油和煤炭的分化回归,以及仍需留意拉尼娜现象的延续。
【豆类】受压于南美种植取得进展,周三CBOT大豆期货市场承压收底,因原油大跌拖累豆油表现继续弱于豆粕。美豆收割接近尾声,虽然当前收割率略有片面,但不会对大豆最终产量造成实质性影响,美豆丰产及集中上市压力仍是当前美豆市场的重要阻力。美国农业部将于11月9日公布新的月度供需报告,分析师平均预期美国大豆产量将为44.84亿蒲式耳,单产为51.9蒲式耳/英亩,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预计达到1.0548亿吨,均高于上月预估数据。结合民间分析机构的评估报告,本月美豆产量预估值上调的可能性较大。农业咨询机构AgRural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10月28日当周,巴西大豆播种完成52%,为该国大豆作物每年同期播种进度的第二高位。南美大豆开局良好,目前主流机构普遍预期巴西大豆产量将突破1.4亿吨历史纪录,其中经纪公司StoneX预计巴西大豆产量为1.4473亿吨。机构评估阿根廷大豆产量预计在5100万吨正常水平。南美大豆保持丰产预期,为明年上半年全球大豆供应提供重要保障,大豆市场看涨情绪整体受抑。
【大豆】 目前黑龙江产区大豆收割基本结束,新豆上市量增加,价格高开高走,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10月27日起,中储粮多家直属库开始收购大豆,入库价格基本随行就市。中储粮嫩江、敦化直属库三等大豆报价2.975元/斤,哈尔滨、绥棱直属库三等大豆收购价2.99元/斤,近日有企业收购价格已达到3.05元/斤。中储粮油脂公司11月2日在多地进行52395吨陈豆竞价销售,再度全部成交。国储豆收购价格大幅提高为产区大豆市场保持坚挺提供重要底部支撑,市场看涨信心受到强化,贸易商及农户挺价较积极。在成本和运费等上涨影响下,下游对高价大豆适应性提升,大豆涨势呈现由产区向销区传导现象。新豆上市之际陈豆越拍越涨,甚至出现一豆难求,为豆一期货不断向上突破提供动力。预计今日豆一期货市场延续偏强走势,可继续持有豆一期货多单或盘中短线顺势参与。
【豆粕菜粕】周三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继续弱势运行,多地报价下调20-50元/吨,国内沿海豆粕现货报价多在3300-3520元/吨运行,油厂开机率提升及需求降温令粕价缺少止跌动力。国内豆粕库存一直处于偏低状态,目前的库存量仍比过去三年同期均值偏低30万吨左右。豆粕需求不佳是造成低库存也无法提振豆粕价格的重要原因。尽管国内生猪存栏量已较上年大幅增长,但国家全面推行的饲料配方调整方案对豆粕需求的影响已经显现。在最新公布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中,再度提到加强饲料粮减量替代,推广猪鸡饲料中玉米和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充分挖掘利用杂粮、杂粕 、粮食加工副产物等替代资源。此外,美豆实现丰产,南美大豆供应前景保持乐观,市场缺少可持续炒作题材,国内豆粕期货承受较大供应压力。近日国内豆粕现货和期货市场跌幅明显大于美豆,一则关于一氧化碳合成人工蛋白的消息令国内豆粕市场主动调整,如果此项技术获得推广并实现量产,无疑将为国内饲料产业带来深刻变革。国内两粕市场跌穿重要技术支撑位后尚未止跌,油强粕弱格局持续强化,短期豆粕市场仍有望延续弱势。预计今日国内粕类期货市场保持弱势震荡走势,可盘中顺势短线参与或维持观望。
【油脂】周三CBOT豆油市场承压收低,原油大跌行情打压买盘情绪。周三马来西亚棕榈油收盘出现跳涨,明显受到中国植物油价格涨势提振。船运调查机构SGS公布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0月棕榈油出口量较上月同期下降13.4%。当前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下滑、月末库存增加且产量良好的基本面并不支持棕榈油价格继续攀升。此外,国际原油价格出现高位调整信号,油脂市场追涨动力也可能松动。最新库存数据显示,国内三大植物油库存整体略有增加,棕榈油和菜油库存增量抵消了豆油库存的减少。低库存仍是国内三大油脂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主要动力。国家商务部鼓励家庭储备必要生活必须品的建议带动各地油脂终端消费增加,油脂现货保持坚挺,增加油脂期货向现货靠拢的主动性。国内工业品市场仍未结束调整,板块轮动现象较为明显。预计今日国内油脂板块延续震荡行情,当前市场环境错综复杂,市场情绪不稳加剧高位分歧,追高需求谨慎,宜短线顺势参与或维持观望。
中投期货早盘分析仅供参考
上一篇: 中投早盘分析摘要(2021年11月5日)
下一篇: 中投早盘分析摘要(2021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