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期货2020年反洗钱主题宣传系列之三:防范疫情诈骗、非法集资、电信诈骗洗钱活动
来源:中金财富期货 发布时间:2020-11-18 点击数:
洗钱,是指掩饰、隐瞒非法所获资金的来源,使其形式上合法化的过程和活动。洗钱活动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每位公民都应远离洗钱 。小牛收集整理了几类典型的洗钱手法、案例,提醒广大投资者警惕洗钱陷阱,做好风险防范。
案例1:伪装公益慈善机构实施金融诈骗
犯罪分子打着“慈善会”、“募捐”等名义,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进行金融诈骗。如,武汉警方通报,名为“武汉市慈善会”的公众号以向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捐款的名义实行诈骗,受害人向公众号转账捐款后,发现公众号被注销。警方接到报警后抓获嫌疑人蔡某,蔡某交代,其假冒“武汉市慈善会”公众号募捐已成功实施诈骗一百多起。
建议金融机构采取防控措施:疫情期间,金融机构均减少了柜面业务,多运用非面对面方式进行金融服务。在非面对面开立账户、建立业务关系时,应利用多种手段做好客户身份识别及受益所有人识别工作,了解客户建立业务关系的目的和性质,避免开立匿名、假名账户,杜绝为犯罪分子提供金融服务。
建议社会大众采取防范措施:广大市民在开展爱心捐款时要认准正规捐赠渠道,正规募捐均需民政部门登记备案,相关信息可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查询(网址http://cishan.chinanpo.gov.cn/platform/login.html)。捐款前需核实对方账户名称与受捐公益组织的名称是否一致,不轻易将捐赠资金转入个人账户。
案例2:P2P平台非法集资洗钱
某P2P网络借贷平台公司宣称其“从事信息配对咨询和商务服务,服务广大网友和中小微企业”。在实际运营中,该公司通过发布虚构的高息借款标的,将获取的客户资金用于个人投资、购买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等。没过多久,该公司因无力偿还多笔到期的借款和高额利息而发生挤兑事件(即大批客户要求收回投资)。
经公安机关调查,该公司实际上是借助网络借货平台的投融资信息中介功能进行非法集资。案发时,待偿付借款逾亿元,涉及全国数千人。
案例3:电信诈骗洗钱
犯罪分子通过发送短信,以“航班/火车/酒店因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被取消,办理退订或改签业务可获赔偿”为由,诱导受害人拨打短信中的电话,在电话中准确地说出受害人身份信息、航班信息等,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号、密码和手机验证码,随后将受害者卡内余额全部转走。
建议金融机构采取防控措施:按照人民银行相关要求,严格落实账户实名制管理,加强转账管理,做好柜面堵截异常开户工作。按规定做好涉案账户的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准确记录、反馈相关交易流水号,积极支持、配合人民银行反洗钱调查及司法机关发起的涉案账户查询等工作。
建议社会大众采取防范措施:收到陌生短信和电话要慎重,切莫随意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拨打电话前可先登录对应航空公司、火车票销售及酒店官方网站核实信息。如接到陌生电话通知退票、改签、退订事宜,切记不要通过电话透露银行卡密码、验证码。若陌生人以办理“退改签”为由提出转账要求,应先予以拒绝,待核实清楚后再做答复。